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集中力量于微波雷達研究時,德國則秘密開發紅外軍事應用中,取得多項突破。戰后,美國和蘇聯像德國一樣在極為保密的狀態下大力紅外軍事技術,尤其是紅外成像技術。紅外成像不僅把偵察警戒、夜視前視、搜索跟蹤、測距定位等紅外傳統項目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還大大加強了紅外在導彈制導、導彈防御等方面的戰術和戰略地位。
目前,導彈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除了洲際導彈外,還有空對空導彈、空對面導彈、面對空導彈、面對面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反裝甲導彈、反彈道導彈等。導彈靠自身的發動機推進,又靠自身的戰斗部摧毀目標,其關鍵在制導。制導系統根據制導信息不斷測定自身與目標的距離、方位,向導彈舵翼發出指令修正飛行軌道,并最終 接近和擊中目標。制導方式有慣性制導、有線電制導、無線電制導、無線電制導、紅外激光制導、紅外制導、GPS制導等。有線電制導只能用于步兵對坦克和地堡等近距離攻擊。無線電制導易受干擾。
通常說的紅外制導指的是紅外無源制導,即利用目標自身的熱輻射獲取制導信息以實現導彈向著目標飛行過程中的自動控制。而紅外無源制導系統又可分為紅外點源制導系統和紅外成像制導系統。紅外點源制導系統是利用目標輻射的紅外線作為信號源的被動式自尋的制導系統,其往往使用單元或多元紅外器件,其功能主要是來完成對目標的自主搜索、識別和跟蹤,并可給出制導所需要的控制信號,為導彈提供導引信號,廣泛應用于空對空、地對空導彈,也應用于某些反艦和空對地弄器,其優點如下:
1、制導精度高。由于紅外制導是利用紅外探測器捕捉和跟蹤目標本身所輻射的紅外能量來實現尋的制導,其角分辨率高且不受無線電干擾的影響。
2、可發射后不管。武器發射系統發射后即可離開,由于采用被動尋的工作方式,導致本身不輻射用于制導的能量,也不需要其他的照射能源,攻擊隱蔽性好。
3、彈上制導設備簡單,體積小,質量輕,成本低,工作可靠。
但是,紅外點源制導系統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點。
1、受氣候影響大,不能全天候工作,雨、霧天氣紅外輻射被大氣吸收和誤差的現象嚴重,在煙塵、霧的地面背景中其有效性也大為下降。
2、容易受到激光、陽光、紅外誘餌等干擾和其他熱源的誘騙,偏離和丟失目標。
3、作用距離有限。一般用于近程導彈的制導系統或遠程導彈的末制導系統。
紅外點源制導要應用于空對空和地對空導彈。美國響尾蛇系統空對空導彈即為這種制導體制的典型代表。幾十年來都集中于提高制導精度,提高靈敏度,加強高干擾能力,擴大攻擊目標范圍等方面的研究與改進。數十年來,在多次空戰中都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戰果。在現代的空戰中仍在應用,是現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裝備。紅外點源尋的制導,也成功地應用于防空導彈武器。法國的防空導彈,美國的紅眼睛和尾刺防空導彈以及前蘇聯的SAM-7防空導彈都是采用了紅外點源尋的制導。這種尋的制導導彈一般用于近程、低空制導導彈。
而目前正在高速發展的紅外光電開關成像制導系統,是基于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可是提供二維紅外圖像信息,多被動接收目標的紅外輻射信號,不僅制導精度大大提高,還使導彈獲得了更大的離軸觸點度搜索跟蹤能力和識別紅外誘餌的能力,隱蔽性好,設備體積小,功耗低,抗干擾能力強,適宜于近程和中遠程導彈的末端精確制導。 |